地產調控帶來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2-05-18 新聞來源:房地產英才網
房地產英才網招聘顧問了解到,三年來的地產宏觀調控,讓一些微小企業消失在人們眼下。各路專家一直關注這輪調控會持續到什么時候,然而,國家發改委毫不放松的態度,讓房地產行業的人士心里都沉著一塊大石頭。改行的改行,合并的合并。
社會各界持觀望狀態,然而,有人則聲稱房價應該繼續增加,為了防止低文化沒錢的人群進入城市。本文作者也加入討論,可謂爭執不下,眾說紛紜。
專家陳寶存認為:房價問題的產生,恰恰是市場不完善的產物,而不是市場化的錯誤。特別是市場化12年來,土地城鄉二元結構與04年嚴格執行的國有土地招拍掛制度之間的銜接做的不夠流暢,而且目前對土地財政的宣傳遠遠與事實相悖,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土地問題,特別是拆遷問題越演越烈,而當局對土地價格問題從無正確的解釋與引導,導致土地的價格一直是一頭霧水。
因此,現在解決土地問題才是根本。
在短短的12年市場化,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從98年大多數城市人均不足15平米,推進到了目前的城鎮人均30平米。這是房地產市場機制的巨大成績。而市政建設大配套的提升,也主要來自于土地出讓收益,這是有數據可查的。
而房價是否下降,要取決于賣家的心理防線何時潰退并大面積拋售房屋,而賣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取決于目前樓市成交量低迷的狀態能夠持續多久,而成交量復蘇與否則取決于限貸、限購等政策是否會承受不了土地財政減收的壓力而放松。說到底,只要地方政府不再靠賣地收入生存和發展了,地產調控政策才不會變調,房價才不會才見降價又突然反彈。但目前的局面顯然并不令人樂觀,即使北京、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政府財政收入很大比例也要靠賣地收入,更何況一般欠發達地區和更加倚重旅游和地產拉動的海南等地區。
現在,大眾最關心的還是房價是否會進一步下降,對于一些老房主,則更希望房價能夠穩定。所謂人民安飽才能心穩,所以,盡快讓房地產行業回歸合理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作者也期待國家能盡快把地產調控做到盡善盡美。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