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領域弊端剖析
發布時間:2013-09-18 新聞來源:一覽鋼構英才網
中國如此大規模的建設量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少有的。專家指出,對擁有如此龐大建設量的建筑領域,其存在的問題更加不能忽視。建筑行業耗資巨大,而建筑產品和建設工程一旦建成,會作為城市景觀甚至歷史的一部分長久存在并發生影響,建筑領域的問題解決不好會讓整個社會支付代價。在第八次全國“建筑與文化”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對目前建設領域存在的弊病和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設計招標沾上“外”字就占先機
不少建筑專家指出,現在許多大工程和建筑項目都愛搞國際招標。國際招標完全可以,但現在不少領導者和評委在選擇方案時,不顧國家的現有實力和經濟水平,不是考慮建筑的當地特色、有效的使用功能、合理的造價、建成后的運行成本等,而是出于虛榮和面子光鮮,甚至還為了私下的幕后交易,把許多大工程都包給了外國人。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最重大的建筑設計項目,幾乎都被外國人囊括一空。
招標中的中外不公平還表現在,外國設計師的設計費用常常是中國設計師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而對國內的設計單位,不僅費用壓得很低,而且還常常不兌付,連在招標中支付標底費也是中外不同對待。國外設計師報出的設計費都是天價。安德魯設計北京國家大劇院,竟然得了總造價的11%,完全沖破了我國建筑設計業關于大型建筑的設計費不能超過總造價3%至4%的行規。而實際上,安德魯只是提供了一個設計概念,所有的結構設計、施工圖設計都是由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完成的。一個意念、草圖就輕易賺得幾億元。
不僅是設計費用,更要害的還是這些中標的洋建筑的建造費用往往昂貴得驚人。國家大劇院造價30億元,目前尚缺少2億多元資金。還沒有建完,業主方現在已在擔心投入使用后,每年7000萬元的開支如何填滿。如果是企業性經營,高票價是必然趨勢,一張票一兩千元與“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之初衷相悖;而要人人都消費得起,國家每年就要進行大量財政補貼。不少專家批評說,安德魯在中國的所有設計項目,從來不以省錢實用為出發點,整個國家為外國建筑師藝術喜好“買單”。
奧運會體育場“鳥巢”最初設計總投資也是30多億元人民幣,奧運會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造價也十分高昂,一個電視臺的大樓投資甚至高達80億至100億。而北京的示范效應又立即被各地仿效,為追求什么“一滴水”、“一塊冰”等虛無縹緲的所謂主題效果。廣東省的博物館搞成“百寶箱”、廣州體育館搞成“三片葉子”。這些外國大師們設計的玻璃體的奢侈建筑不僅造價昂貴,而且由于其透光性和保溫差而在使用中費用也高得驚人。庫哈斯設計的廣州體育館開館使用時耗電巨高,場館承受不起,常常不敢開放使用。
承受如此昂貴設計費用、建造費用、運行費用的中國,僅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專家質疑:難道我們不該選擇更節能環保、更有中國特色、費用更適當、使用面積更合理的建筑嗎?官員們那種“揮金如土,但求風光”的派頭,是應該的嗎?能夠實現同樣功能的電視大樓10多億資金就可以完成,為什么要花80億元?記者最近對一個研制芯片裝備制造的高科技企業采訪,他們研制的設備關乎國家科技前景,而他們正為2億元的研究經費而發愁,對比之下深感痛心。
幾位了解國際建筑市場的專家指出,國外的建筑師的設計水準和職業操守也有好差之分。我們是要學習和采納國外建筑技術(藝術)優良的部分,但這不意味著“是洋必佳”,而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對待中外建筑師的設計。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