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型商品房規劃展亮相 惠民還需破難關
發布時間:2013-11-19 新聞來源:中華建筑報
日前,北京首批自住型商品房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展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本次展覽共展出海淀區、朝陽區、昌平區、豐臺區的7個自住型商品房項目,總建筑面積達73.3公頃,可建設自住型商品房建筑面積144.7萬平方米,共16020套房,戶型均為90平方米以下的經濟緊湊小戶型。
兩年推出7萬套自住商品房
據了解,上月末,北京市公布《關于加快中低價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將加快自住型商品住房建設,今明兩年將推出7萬套自住型商品房,套型建筑面積以90平方米以下為主,銷售均價比同地段、同品質商品住房低30%左右。
而今,首批自住型商品房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展已經亮相,記者在展館現場看到,在7個展出項目中,昌平區北七家鎮定泗路北側地塊可提供自住型商品房的數量最多,為4450套;其次是朝陽區東壩單店地塊,為3580套;排名第三的是朝陽區崔各莊來廣營北路地塊,為2359套。
展覽現場的項目內容十分具體,每棟樓、不同類型的戶型圖都包括在內,附近的配套、環境也介紹得十分詳細。展示內容還包括樓盤效果圖、項目概況、規劃戶型圖、配套內容規劃、項目位置、所在地塊等。
盡管現場的規劃已經具體到菜市場和幼兒園的所在位置和占地面積,但這一切尚且都還只是紙上談兵。“我們現在是規劃了這個項目,設計了布局和戶型,具體實現還要等政府的批準。”現場一位開放商表示,“一旦審批通過,自住型商品房項目應該能夠在一年之內開始預售,兩年左右竣工。”
出售需繳納30%的收益
自住型商品住房與之前的經適房和兩限房有何區別?
《意見》顯示,自住型商品住房用地,可采取集中建設或者配建等多種方式,由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限房價、競地價”等出讓方式公開競得。2013年底前,北京市將完成2萬套自住型商品房供應,明年預計完成5萬套供應,將占新增供應的50%以上。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分析認為,目前北京市的保障房再上市的規定是,經適房滿5年,2008年以前的經適房須額外繳納成交價格10%的綜合土地出讓金,2008年以后的經適房再上市,繳納收益的70%。限價房再上市的也必須滿5年,繳納收益的30%。事實上,北京推出的這一新事物,是照顧中低收入人群。5年內,保障房不允許出售,出售繳納30%的收益,基本合理。
這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有一套同區位的自住型住房和商品房,戶型面積一樣,總價分別為200萬元與260萬元,在5年后如果售價都是400萬元,那么自住型住房需繳納差價200萬元的30%作為收益補償。
低價意味著低質量的服務?
在大眾的印象中,限價房能夠幫助城市“夾心層”解決住房難的問題。盡管申請限價房程序繁瑣,但是由于價格低廉,仍有很多符合條件的北京市民爭相申請限價房。不過,一位入住兩限房的業主向記者“吐槽”,房價是便宜了,但也給其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自住型商品房會不會像兩限房一樣,價格便宜服務質量卻跟不上?記者在規劃設計方案展上看到,朝陽東壩的A-2戶型,全屋只有主臥里的一扇不足2平方米的窗戶朝南,其余包括次臥、起居室在內的窗戶都是朝北的,餐廳、衛生間和廚房更是全暗面。對于這樣的設計,前來觀展的市民均表示無法接受。
記者了解到,這并不是唯一有設計問題的戶型,在海淀區上莊鎮地塊的自住型商品房項目中,一種戶型與A-2的問題一模一樣,而另一種戶型盡管一臥一廳都朝南,但次臥卻沒有窗戶,變成了“儲藏室”的設計。
消費者不滿意自住型商品房的戶型與設計,房企也是賠本賺吆喝。9月26日,中鐵建以樓面價1.85萬元/平方米的價格拿下的售價1.9萬元/平方米的海淀區環保科技園地塊,讓業內人士開始質疑該項目盈利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自住型商品房的住房質量引起人們的擔心。
“市民希望北京推行的自住型商品房真正落實,惠之于民,能夠確保住房分配的公開透明;價格低了,不能質量也隨之變低,希望政府部門對這類住宅出臺較為嚴格的驗收標準,解決百姓的實際住房困難。”一位參觀者在留言簿上這樣寫道。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