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院·建筑設計師與企業家沙龍在京召開
發布時間:2013-06-19 新聞來源:一覽設計英才網
近日,在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中國建筑節能減排產業聯盟共同主辦,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承辦的“中國院·建筑設計師與企業家沙龍”上,中國建筑節能減排產業聯盟秘書長孫惠琴強調了設計對于綠色建筑的重要性:“綠色建筑,設計是關鍵。”本次沙龍是為促進綠色建筑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交流互動,推動綠色設計創新交流和新型建材產品的市場應用而舉辦的。沙龍分為介紹案例、企業介紹產品、專家點評、互動交流四個環節,來自設計、開發商、保溫材料、照明等領域的代表圍繞綠色建筑的設計、綠色建材等議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當代節能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音以北京萬國城項目為例指出,綠色建筑與城市持續發展是相互關聯的兩個話題,后者包括規劃、建筑,以及建筑之外的許多內容,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事情。綠色建筑不僅是建筑本身,不僅是技術,而是要體現建筑與城市的關系。
陳音介紹,萬國城規劃用地13.6公頃,分三期建設。一期按國內節能標準設計,二期按歐洲節能標準設計,三期考慮到社區和城市的關系,希望建筑高舒適、低能耗的同時把社區開發與城市環境結合在一起。一期為27萬平方米住宅及配套,2000年開始設計,要求按照50%的建筑節能標準設計,竣工實測后采暖能耗低節能效果好。二期工程為16萬平方米的65棟大樓,按照歐洲的節能標準進行設計,外墻、外窗、能源方式、末端采暖方式、新風系統等都采取了節能措施,先進的節能技術給建筑帶來高舒適環境的同時能控制能源消耗。三期工程為34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由美國建筑師設計,不僅考慮到建筑、社區環境、居民的舒適度,還考慮了城市和社區的關系,希望居民擁有便捷、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規劃進行了調整,將從原來的純社區變成城市綜合體,強調混合功能,包括文化、娛樂、消費等商業建筑,實現了工作與生活的統一,避免“睡城”、“堵城”現象的出現。同時,采用了外遮陽、地源熱泵系統、熱濕分離溫控系統等節能技術。項目獲得了LEED-ND認證、綠色建筑運行三星標識。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三十工作室主任、高級建筑師張通則以曹甸妃可持續發展中心與萬年麗海花城為例介紹了綠色建筑設計。張通介紹,曹甸妃可持續發展中心位于濱海新城,延續了環渤海經濟發展圈的規劃,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在建筑與景觀方面全方位應用節能手段,創造了相互依存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受鹽粒結晶的形狀和聚集方式的啟發,將中心設計成7個大小不同的堆積在一起的鹽塊,不但有良好的自遮陽效果,而且豐富建筑空間組合的同時改善了大體量建筑之間的通風效果,墻體參照北歐標準采用巖棉,并采用了地源熱泵技術、光伏光熱等技術。萬年麗海花城項目則是在鹽堿地上建設綠色建筑的探索。在設計上,全方位考慮了住宅性能、生態環境、節能技術等,運用了太陽能光熱、地源熱泵、土壤源熱泵等綠色生態技術,獲得綠色建筑二星標識。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