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書證書滿天飛
發布時間:2013-08-27 新聞來源:中國人力資源網
在下班高峰時間的地鐵上,常常看見那些白領打扮的年輕人背著沉重的書包。在晚間的大學教室里,常常看見那些吃著簡單晚餐的映著室內燈光蒼白疲憊的臉。這些都是加拿大的年輕的主力軍,走在考證書的金光大道上。
我的上司——一個上萬人的加拿大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的名片上是這樣寫的:CA加拿大特許會計師、CPA美國特許會計師、CISA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師、MBA工商管理碩士。除了最后一項為學位以外,其余的都是專業證書。
我的一個同事,剛剛在自己的名片上添加了CMA加拿大商業注冊會計的頭銜,又開始每個星期的夜校生活。你問他這次是忙什么,他說再考一個CIA國際內部審計師。你絕對不會知道他考完CIA后,還會考什么。
上司和普通職員之間的區別之一就是:前者名片上已經印滿了各種證書的縮寫,后者正在為那些證書的縮寫而努力。我的所有年輕的同事都在上班之外的時間為某種證書而奔波,為那些閃閃發光的證書和未來前赴后繼死而后已。
剛剛畢業進入這個公司的時候,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公司內部的職業化培訓講座,主講者是一個商業博士。她告訴我們在一個大公司里成功的秘訣就是:“永遠在學習。”用她的理論來說,首先學習各種和專業相關的課程意味著你的向上的態度;其次學習就意味著機會。
加拿大統計局公布的2001年數據稱在25~34歲的加拿大人中,61%的人擁有高等教育和相當學歷。而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加拿大人都集中在幾個大城市,或者說集中在那些城市中心高聳挺拔的現代辦公建筑里。高等教育還是通向主流社會最筆直的大路,而這其中的一半人走在證書的金光大道上。
加拿大各個領域的證書種類繁多。賣保險的要證書,賣房子要證書,賣珠寶首飾要證書,做項目經濟人要證書……僅僅銀行投資一項就有:金融管理師(FMA)、特許財務計劃師(CFP)、特許金融經紀(CFSB)、投資經理(CIM)、注冊金融分析(CFA)等等。行行業業的證書滿天飛,讓人望而生畏。
這也許是一種變相的知識崇拜。據說加拿大在上世紀80年代到新千年間,只有高中學歷的年輕男性的收入下降了20%,相反的擁有大學學歷的年輕女性的收入增加了20%。在性別和年齡都列為反歧視法中被保護的項目,知識多少就成為越來越重的區分條件。
最有趣的是,這各種各類的證書考試一直是受各大公司和加拿大政府支持的。比如,與職業相關的證書考試的學費一般都由公司全額報銷,有的效益好的公司甚至連書本費一同報銷。在加拿大稅賦部分,學費和學時還可以折合成免稅的部分抵消收入稅。換句話說就是,公司供你去考證,政府給你稅務優惠,何樂而不為呢?
公司每提升一個中層經理到高層就先送他們讀書。前幾年是讀MBA,這幾年改讀EMBA。剛工作的時候,辦公桌正挨著一個部門經理的辦公室。每次他的秘書臉色戚戚神情慌張的時候,就知道那個經理正在準備考試。有一次,凌空就飛出來一本厚厚的《成本會計學》,又一次是《商業法》,聽說是作業太難怎么也做不出。前兩天,看見公司主頁張貼著“扔書經理”高升的消息,估計EMBA已經拿到了,遂替他的秘書和那些課本松了一口氣。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誰說這樣的古諺在證書滿天飛的加拿大不是真理呢?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