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設監管的諸多問題
發布時間:2012-06-08 新聞來源:建工英才網
一覽英才網北京分公司記者獲悉,保障房建設是民生工程,隨著中央政府的不斷督促,各地逐步加快保障房建設速度,越來越多的百姓住進了新房。與此同時,由于種種原因,保障房質量問題陸續出現“墻脆脆”“、樓歪歪”“、屋漏漏”……這些帶有戲謔色彩的稱呼反映了百姓的不滿及擔憂。
最近陸續交付使用的保障房項目問題不斷,使“瘦身”鋼筋、墻體開裂、房屋地基沉降等現象似乎從未斷絕,而在商品房開發市場里,上述問題近幾年已經比較少見。保障房項目問題不斷,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錢的問題。當商品房價攀升到當前這個水平時,項目開發的建安成本已成為總成本的一個零頭時項目利潤微薄,建筑安裝自然成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控制成本的關鍵環節。而現有的質量監管模式為保障房質量隱患留足了漏洞。
在目前的房地產開發模式中,房地產開發商實際上扮演的是一個集成商的角色。它們負責募集資金,雇傭建筑企業建房,同時聘請監理企業監控工程質量,最后還要聘請營銷公司將房源推向市場。所有人都是乙方,都向開發商負責,監理方自然也是如此,商品房質量于是相對可控。
但當開發商接到保障房建設任務時,就成了對政府負責的乙方。既然沒多大賺錢的指望,那這任務就應付著完成了事。這時候,沒有幾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聘請認真負責的監理方來為難自己。何必呢?還得多花錢。甚至各地方政府也很難履行好監管人的責任。
保障房建設的監理方呢?或者,成立一些第三方監管機構監控保障房質量,結果會如何?監理方直接對中央負責,似乎只要監理力度足夠大,地方政府和開發商自然會乖乖干好活。在保障房項目建設工地上,低廉的價格和當“甩手掌柜”各地政府,使很多監理人員只是空掛名而已。
有諸多難題尚未解決的保障房建設,質量問題要有誰來負責呢?保障房建設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希望這不要成為一件面子工程!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