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奇缺成為制約商業地產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
發布時間:2013-04-09 新聞來源:房地產英才網
核心提示
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廣大企業招攬人才的高峰期,房地產人才招聘歷來都高居榜首,但住宅方面人才易招,商業地產人才卻難求。
商業地產需要一些資本運作和商業運營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能勝任商業地產銷售后的商業經營。而國內院校開設有商業專業,也有房地產專業,但卻沒有商業地產學科,院校商業地產人才輸出幾乎為零。
面對商業地產人才緊缺的現實,有專家表示,挖人才或濫竽充數的做法只能應付項目臨時之急,從長遠來看,商業地產行業里的各個主體需擔起責任,重視人才的交流和培養,院校也應開設商業地產相關專業。
商業地產需要復合型人才
有商業地產公司這樣為員工能力評分:有目的組織市場調研能力20分,有效的市場定位能力30分,招商策劃能力20分,銷售策劃能力20分,市場營銷宣傳推廣10分。這個評分標準不一定很科學,但卻反映出商業地產人才知識的全面性和復合性。
全國商業地產開發方興未艾,商業步行街、社區商業、購物中心、各類專業市場不斷涌現,每種業態的開發都有相應的要求。而中國真正專業從事商業地產的人才卻少之又少,完全滿足不了商業地產開發和運營的人才需求,人才奇缺成為制約商業地產發展的瓶頸之一。“每個項目開發都不是倉促進行的,因此都會提早開始做好人才方面的準備,先是內部調配,不夠的話再外部招聘,”深圳鴻榮源地產人力資源部黃先生表示,招攬商業地產人才的準備時間要比住宅長很多。
住宅開發人才易得,但商業地產人才卻難覓。據統計,在房地產招聘中,商業策劃、招商專員、招商總監、經營管理等職位的需求居多,而且還需長時間招聘才能招到。
“目前,開發商操作商業項目時,一般采取三種模式來解決人才問題:一是完全依賴商業地產代理公司,二是從中介代理商或業內機構招攬人才,三是從百貨、超市招聘商業經營管理人才。前兩種人才多半懂地產但不懂商業,第三種則了解商業運營卻對地產沒概念,真正兩者兼具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房地產英才網Michael一語點破行業人才的瓶頸問題。
銷售型商業地產人才奇缺
“操作商業地產項目的人必須是在懂得開發商資本運營情況的基礎上去做商業,然后再根據銷售模式進行后續的工作。”房地產英才網Michael說。造成商業地產人才瓶頸的原因之一就是商業地產操作需考評的是資本運作和商業運營雙重能力。
據了解,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現狀是中小型開發商居多,這類開發商的特點是資金有限,當他們開發出商業項目時,往往是通過銷售商業地產來迅速回籠資金以進行下一撥資本運作,而非自身持有物業。這決定了銷售型商業地產人才的奇缺,對懂銷售后商業經營的人才需求量大。
商業地產開發比住宅更復雜,涉及到定位、規劃設計、招商、銷售、經營管理等環節,這就要求商業地產人才能身兼數職,一肩扛起。但在實際操作中,商業地產的銷售和商業經營往往是脫節的,顧此失彼。大部分從地產行業出身的人只懂銷售,但對商業經營卻缺乏基本的了解,最后只能導致項目銷售火爆而經營清淡。而從一些招商或經營管理公司招聘來的人才,雖然熟知商業行業,卻不了解商業地產。目前絕大多數的商業招商經營管理公司,其人才盡管大多是具有購物中心、百貨或超市大賣場行業經驗,但這類人才和公司普遍不了解商業地產的特點,存在著“商業地產=商業經營”的誤區。比如對于銷售型的商業地產,必須考慮獨立店鋪、獨立收銀、定位中低端或專業化業態,但是這些人才往往只有開放式賣嘗統一收銀的概念,對于中高檔的百貨大賣場有著明顯的傾向。
國內院校無商業地產專業導致行業人才緊缺
國內院校無商業地產專業培養計劃是相關人才缺少的因素之一。據了解,國內院校有房地產專業,也有商業專業,唯獨沒有開設商業地產專業。
在廣東省某商業地產專業公司任職的楊先生,畢業于某房地產專業學校,他說:“在學校學的課程主要包括房地產項目評估、房地產營銷學、物業管理實務、房地產經濟學等,畢業后進入公司,發現自己學的知識根本不能勝任商業地產的工作。”
據楊先生介紹,商業地產開發涉及社區商業、商業中心、專業市嘗購物中心等,除了房地產開發外,還需要零售學、商業運營等學科;而專業市場更是一門獨立的大學科,所包涵的類別又非常多,比如有皮革、家居、電子、服裝批發等等,每一個類別分別又有自身復雜的體系,很難納入到某個學科體系里去。
據了解,從院校畢業的人才,一般都需要從最基本的市場調研開始,經過很長時間的培訓和磨合,才能勝任商業地產某個環節的工作。
“校園招聘的畢業生多半作為人才儲備,項目操作所需的人才都是從社會招聘而來”鴻榮源地產人力資源部黃先生也相同的看法。
立足長遠,突破商業地產人才瓶頸
商業地產在我國一線城市及內地二線城市發展勢頭漸猛。據統計,到2010年,商業用地房開發貸款同比增長額是同期住宅貸款增幅的3倍還要多。對此,一覽英才網旗下房地產英才網人才研究中心認為,為謀求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商業地產的人才瓶頸問題亟待解決。
面對商業地產人才緊缺困境,有業內人士認為,行業自身應重視這個人才問題,從內部尋求突破。如行業內應積極組織人才交流會、論壇等類似活動,為商業地產人才提供溝通和學習的平臺。據了解,目前商業地產方面的培訓、講座正在逐漸興起。
“商業地產產業鏈上的各環節所對應的部門之間應加強交流和學習。”張平認為,規劃設計院、代理商、經營管理公司、廣告商等產業鏈,只有互相學習溝通,才能完善各環節知識的欠缺。
“住宅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個環節已有成熟的理論和規律,各部門或公司合作起來能夠很快融合。而商業地產則不同,行業尚未形成一定的規律,因此,彼此之間的交流學習更顯必要。”楊先生稱。
“在有限的資源里,挖人才或濫竽充數的做法只能應對項目臨時之急,長遠來說,行業里各個主體需擔起相應的責任。”房地產英才網資深獵頭Michael表示。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